发布时间:2025-10-17 11:29:04    次浏览
反映时代要求和人民心声,是文艺创作的基本要求,也是评价文艺作品的重要标准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,“只要有正能量、有感染力,能够温润心灵、启迪心智,传得开、留得下,为人民群众所喜爱,这就是优秀作品。”“凡是传世之作、千古名篇,必然是笃定恒心、倾注心血的作品。”这两段话深刻阐述了文艺与人民的关系,也提示了“好文艺工作者”创作“好文艺作品”的规律,值得广大文艺家和文艺工作者深思。文艺要反映好人民心声就是要把握“二为”根本方向。始终强调文艺要坚持为人民服务、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个根本方向,就在于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,文艺的根基在人民,文艺的源泉在人民,文艺的精髓在人民,文艺的前途在人民。人民的需要是文艺存在的根本价值所在。能不能搞出优秀作品,最根本的取决于是否为人民抒写、为人民抒情、为人民抒怀。实践反复证明,只有“到人民中去”,与时代同频共振,才能从火热的生活中流淌出来创作的激情。凡是影响社会、传之后世的文艺作品,反映的都是时代要求和人民心声。反映时代要求和人民心声,必须将追求真善美作为永恒价值。文艺作品就是真善美的精神号角。真正的艺术精品都是真善美的高度融合,内容与形式的和谐统一。艺术的最高境界就是让人动心,让人们的灵魂经受洗礼,让人们发现自然的美、生活的美、心灵的美。这就要求文艺工作者要用发现美、挖掘美、创造美的眼睛看世界,用人文情怀、责任意识与现实生活亲密对接,努力挖掘其中的真善美,挖掘沸腾向上的力量。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,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,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。在实现“两个一百年”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时代,广大文艺工作者要用更多有筋骨、有道德、有温度人民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,书写和记录改革发展中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,把人民的喜怒哀乐倾注在自己的笔端,讴歌奋斗人生,讲好中国故事,坚定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信心,鼓舞全国各族人民朝气蓬勃迈向未来。(乐兵)